Monday, March 21, 2005

從資本市場看環境能源

從資本市場看環境能源

為了省錢,我們崇拜太陽?

在2005年初,1月14號,很多玩股票的人都注意到一件事,股王換人了,從IC設計--聯電集團的子公司聯發科,換成了茂迪,一個登記在台北縣深坑鄉的公司。當然,不可避免的,這家茂迪,財報開始受到注意,EPS和獲利能力被投資人用放大鏡檢驗。

當成股王的茂迪,更在隔週一再度漲停,衝破200塊大關,慶祝行情不斷,但是,茂迪,上櫃公司,電子類股,經營的主要項目是太陽能電池,在台灣應該算是少數的能源概念股,在2005年初變成股王,是不是代表資本市場已經開始接受再生能源需要鼓勵,已經可以直接在資本市場明顯獲利?

國際油價!跟我無關?

在2004下半年,國際原油價格受到政治經濟及國際現勢等因素,價格一路上揚,飆升到56美元大關的歷史天價,台灣的中油和台塑,還因此“聯合漲價”(消基會語),受到公平會的調查。原油成本居高不下,所有民生物資都受到影響,麵粉零售價格因汽油上漲,運費提升,漲的所有麵包店老闆都向電視台記者抱怨做不下去了,紛紛漲價。

能源議題已經不能忽視,已經影響一般民眾的生活了。

其實早在石油發現成為20世紀的主要能源來源時,經濟學家趨勢專家,都已經說明,人類只要不發現有效的替代能源,石油,絕對是影響20世紀人類經濟活動最大的因素。

當任何油田的油藏量已被開採出一半時,產量將達到最高峰--Hubbert's Law哈伯特定律

“就像吃麵包,每一餐吃掉麵包的一半,第一餐將會吃得最多,之後逐漸減少。雖然這條麵包永遠不會被吃光,總是會存有小碎屑可供一分為二,但對消除你的飢餓一點幫助也沒有。”(石油效應,第37頁)
這個預測是在1950年提出,到目前為止,大致上是正確的。

1960年9月 OPEC(石油輸出國組織)成立,當時,每桶原油不到2美元,組織成立的新聞可能只能上的了美國報紙的經濟版面的小角落(當時的金門馬祖戰火新聞,一直佔據著美國報紙的頭版),沒人知道40年後,這個組織將影響全世界及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環保問題,也沒人知道每桶原油將飆升到每桶56美元,是成立時的28倍。

油價持續飆升,使得居住在西雅圖郊區的一對夫婦,“他們必需共乘一部車通勤。他們將耗油(每加侖12英里)的雪佛蘭小型車留置家中,共同搭乘家中較省油的豐田汽車去上班。”(石油效應,第49頁)
“當油價上升,節省能源的努力或許可以暫時壓抑上漲的趨勢。但留意1980年代,油價上漲10餘倍,才使我們認真進行節省能源。”(石油效應,第55頁)

我們只有一個台灣?
回到台灣,其實任何環保議題,如果不和經濟扯上關係,是很難讓一般人知道。如果不是石油上漲拉高成本,誰會用一大塊太陽能板架在屋頂上;如果不是原生紙成本快要比再生紙高,再生紙市場就只能停留在工業用紙。在替代能源還未被有效又便宜的找出來利用,石油在台灣,一定還是高成本的原料,只是,當它還沒漲到我們無法忍受時,我們看到的茂迪,可能還只是一個高配股配息的股王,而不是一家開發替代能源有成的高科技公司。

參考書目:
石油效應(The Oil Factor),Stephen Leeb & Donna Leeb,李隆生譯,聯經出版社
石油世紀(The Prize),Daniel Yergin,薛絢譯,時報出版社,絕版
石油浩劫(Out of Gas: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) ,David Goodstein,商周出版社
垃圾變黃金,環保事業網著,商周出版社
石油價格查詢彭博財經:http://www.bloomberg.com/energy/,http://www.tax.state.ak.us/
太陽能電池廠商茂迪股份有限公司:http://www.motech.com.tw/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原文刊登於荒野保護協會158期荒野快報,2005.3.10出刊